快速导航
第十二届读书节征文获奖作品——绽放“圆”始之处的美
[文章来源:文学院-团委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4-04-02]
绽放“圆”始之处的美
文/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3班 卢昶儒 三等奖
总有一种感觉,人生的轨迹就是一个圆,更形象一点的说,应该是一个椭圆。人生有高潮有低落,得意时,我们的半径就会长一点,走得距离远一些;失意时,半径就会短一些,走的路程近一点。但我们始终都有同一个圆心,都摆脱不了它发出的向心力。这个圆心就是生命中最原始、最质朴的美,这是与生俱来的,没有差异。
我相信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
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,每一朝都在改革。是的,我们需要改革,但改革需要去什么,留什么?我们需要摒弃旧的封建制度,但这两千多年的文化烙印是怎么也去不掉的。这里说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,只是泛泛而谈,我想把这里的文化浓缩为一种品性,一种性格,一种精神,一种传统,一种信仰。我想,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点东西,她走不到今天;一个国家,如果不守住这一点,他挺不起脊梁;那么,更别说一个人了。
在我上中学的时候,父亲教导我,要做一个优缺点的好人。我当时不以为然,但此中深意,只有在成长过程中才能体会出,真是意味深长啊!父亲把我当成一粒种子,要想我长成参天大树,必须身根于大地之中,不能忘本。只有守住这一点,种子才能发芽,而树也才能为树,实现树的价值,为他人之材,社稷之用。
我很庆幸,父亲为我栽下了种子,身体力行,滋养我成为一棵小树,将“守朴”之思想注入我的体中,而我也没有让父亲失望,在这条曲线轨迹中,我没有偏离方向,我很骄傲的说,我是一个优缺点的好人。
我热爱大地,因为大地是朴实的,踩着它踏实。中国是一个农业之国,过去是,现在还是,而农民是中国的主体,从而中国人的质朴也是代代相传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无论是宗教信仰,还是民族崇拜,我们都要尊重,因为这是一种信仰。有信仰是一件很可怕的事,这也是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的基石,因为我们都有同一种信仰。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外敌的挑衅,我们总会万众一心,我们必然众志成城,因为在这一刻,我们生命中最原始的那份品性再次被激发,我们不约而同地朝这个圆心奔跑、呐喊。
古有战国“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”;西汉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;魏晋时期并立玄、儒、史、文四学;隋唐崇儒尊孔为基本;宋代“兴文教,抑武事”;明清崇尚儒家经术,提倡程朱理学。今有中国有志之士承前启后,营造了当下这个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时期。
我们重提儒术,我们再谈孔孟,我们在文化轨道上又一次走到起点,历史就是如此奇妙,轨道不曾改变,只是半径越拉越长。
重拾经典,我们少了最初那份激情,更多的是细细品味,浸渍其中,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,我们的本,我们代代相传,铸就了我们不灭的信念,这就是信仰!
很多人,在暮年之时,开始感悟人生,回顾过去,想去寻找人生轨迹中的那一抹绿,因为遗失了,所以才想去寻找,想留下一点永久的东西。在即将走到终点之时,才看到寻找的东西原来在起点。
我将这圆始之处的美认定为我的信仰。圆的半径可长可短,信仰的长度可大可小,我现在绽放的只是一点小美,而这个圆心则是我的家。
“朴”很大“肚”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我们要从自身修行做起,一代一代守住这点美,我们的民族才能重走复兴之路。而我们自己,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,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春意!